时间: 2025-03-01 18:50:12 | 作者: 产品中心
作为国内能源重镇,山东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业,单从规模上就已经胜出,行业内诸多“最大”“第一”“首个”,充分奠定了其在国内的引领地位。
进入新时代,山东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业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不断迈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目标。
如今,这一产业成为山东技术向新产业向上的一面旗帜。展望未来,秉持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山东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加速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顶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贡献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
以石油加工为例,2023年,山东原油加工达13564.3万吨,稳居全国第一。紧跟其后的是辽宁和广东,均不足1亿吨。
国内炼油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城市中,山东东营以压倒性优势领先,原油加工量达3172.5万吨,稳居榜首。
全国炼油能力最强的13个城市中,山东就占了3席,除东营外,还有淄博与青岛。
这些优势的产生,离不开”硬核“企业的支撑。位于东营的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2023年,胜利油田生产原油2345.12万吨,同比增加近5万吨,连续7年稳产2340万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超13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19%。
山东石油加工历史悠远长久,具有先发优势。新中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施工安装的大型联合炼油装置就在齐鲁石化诞生,自1966年建厂至今,齐鲁石化累计加工原油达4亿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4276亿元。
除了这些央企外,山东还有一大批领跑的民营炼化企业。东明石化以1500万吨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石油和化工非公有制企业百强榜”第1位。
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共有30家地炼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常减压装置能力)11020万吨/年,占全国地炼原油总能力的40%。其他省份合计44家。
进入新时代,山东石油加工行业加速整合,迈向更高层次。2024年9月,烟台龙口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这一消息引发全国关注,一时成为产业投资的焦点。
之所以产生这种效应,是因为该项目是山东迄今单体投资顶级规模的工业项目,同时也是山东倾力打造的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项目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全国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和引领。
例如,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同样看点重重。山东能源集团煤炭产业国内外产能达3.4亿吨/年,产量位居国内第三,引领能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拉长时间的轴线,看一个产业的成长,除了规模堆积的体量外,更重要的是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核,也就是质量和效益。能不能站稳行业前沿,能否站在价值链顶端,决定了一个产业成长的高度。
山东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的“了不起“,更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迈向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目标。科技赋能之下,产业一步步迈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最前端,书写着新时代高水平发展的新篇章。
仍以石油加工为例,山东是炼化大省,依托科学技术创新,山东把优化石化产业布局、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一大批新项目、新技术实现“走在前”的发展目标。
东明石化集团研发的UPC技术,改变了传统炼化工艺流程,将原油直接变为化工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世界首创、技术总体水平国际领先。
京博控股集团,依靠联融联创,实现聚烯烃弹性体(POE)等关键材料国产化,这也是国内首套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化装置产。
金诚石化,建立起了从炼油到高端聚烯烃新材料的全产业链配套。去年11月,金诚石化投产了30万吨窄分布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项目,可生产上百种牌号的聚丙烯产品,为国内高端聚烯烃新材料的突破提供坚实支撑。
利华益集团,聚焦全产业,ASA特种工程树脂扭转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真正的完成了国产替代。
再如上述引发关注的烟台龙口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项目从设计到建设,始终秉持“少油多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升乙烯和芳烃原料的产出,以应对未来石化产业需求的多样化和高端化趋势。
值得关注的还有,山东石化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科瑞第二代车载式管道气回收压缩机组为例,设备于国家管网集团作业期间,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大口径天然气长输管道放空回收项目。
看到上面这些例子,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一些产品和技术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不能离开石化产品。
从食物保鲜膜和饮水杯,到合成纤维衣料;从家中地毯、地砖、冷热水管,到出行汽车,乃至抗击疫情的口罩、防护服、消毒剂,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处处藏着石化产品的身影。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山东石油加工绿色化特征明显,绿色成为行业高水平发展的鲜明底色。
胜利油田和齐鲁石化联手打造了国内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工程,把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每年约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近900万棵,有力推动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愈发明显,山东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努力践行时代要求,成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能源产业的发展,山东格外的重视,积极推动能源转型。
2024年12月30日,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正是能源结构中较为关键的一环。通过以上多家企业的积极作为就能发现,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一直在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山东炼化企业积极地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速炼化一体化。
尤其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山东炼化产品特别是高端化工、精细化工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话语权与日俱增。相关企业的产品已经成功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当前,山东省政府明白准确地提出“以基地化、链条化、智能化为方向,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强省”的总体目标。
今年山东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标准推进齐鲁石化鲁油鲁炼项目,争取东明石化炼化一体化、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等项目获批实施,加快董家口炼化等项目前期工作。这些项目的加速推进,对山东石油加工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
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亦是如此。山东能源集团聚焦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将“乌金”变为“绿金”的同时,加快抢占高端化工新材料、纤维及复合新材料、钙基新材料、光电新材料等发展制高点。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山东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锚定新质生产力,聚力迈向产业前沿,以科技自立自强书写新时代高水平发展精彩篇章,了不起的山东工业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是惬意,是遵义!遵义文旅宣传片上线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