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中心

做放射检查必须穿防护服?这些误会亟待消除

时间: 2024-11-04 15:40:44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描述

  最近,笔者在医院的CT检查室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前仅需平诊的患者做CT时进行防护,而如今,急诊脑卒中病人进行CT平扫时竟也开始防护了。我们医院的影像设备,选用的是欧美进口的最先进的CT设备,而目前,这些设备在欧美地区大部分都是不有必要进行防护的。

  作为一名神经介入科医生,笔者很不理解急诊为何要做这种无效并且耽误脑卒中病人抢救时间的事情,于是,当即询问了旁边的CT影像医生:“以现在这些国际最先进的CT机器,其放射剂量根本不需要防护,而且你们不知道很多时候放铅衣在患者身上反而会增大患者的辐射剂量吗?”身边的影像医生很无奈的说:“这些我们都知道。为何会做这些无效的防护,是某个患者投诉到卫健部门说,我们在给他做CT的时候没有穿防护,但是我们后期查看监控,发现我们给他穿防护了,随后回访告知了这个患者,结果这个患者接着投诉说,我们再给其他人做CT的时候没有做防护,这个患者反复投诉这个事情,最后被逼无奈,领导要求,所有患者都要求做防护,急诊卒中做平扫头部CT的也得防护。”

  听完影像医生的话,笔者百感交集,患者恶意投诉,医生揭穿了投诉者的无理取闹,没想到患者依旧不依不挠,最终在“谁闹谁有理”的主张下,医生不得不做出违背临床需求的妥协。

  今年4月,#放射科未给受检者穿防护服医疗机构被罚#的话题曾冲上热搜榜第一位,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网友更是纷纷留言,表明了自己从来就没听说过放射影像检查还需要穿戴防护服。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约有20家医疗机构因“放射科未依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遭到行政处罚。

  大众对此事件的关注度非常高,很多媒体与自媒体都纷纷撰文讨论这一现象。其中,不少文章对此等现象进行了抨击,并给读者传达出“做所有的放射检查都必须穿防护服”的片面观点。

  其实,很多人对此都存在误区,其中甚至包括专业的医疗人士。如果不是实时关注放射设备的影像领域人士,很多人对此都误会颇深。如今,有相当数量的放射检查,都是可以不做防护的,这是因为:

  现代CT设备的技术进步已经显著减少了扫描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剂量。先进的CT机采用了低剂量技术,如自动曝光控制(AEC)和迭代重建算法(iterative reconstruction),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患者暴露的辐射量。对于许多常规检查,辐射剂量已经降低到不再需要特别的防护水平。也就是说,随技术的进步,目前大多数放射设备本身已具有一定保护措施,因此在大部分检查中,如受检者并非短时间内频繁接受检查,辐射剂量一般是在安全范围的。

  研究表明,使用铅衣等保护措施对减少辐射暴露的影响有限。CT扫描时,辐射是环绕患者全身的,而铅衣只能覆盖身体的部分区域,无法阻挡从其他方向入射的散射辐射。另外,某些防护装备如果放置不当,可能还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诊断效果。

  关于《放射性诊断患者使用屏蔽保护指南》以及为什么如今在许多诊断性影像检查中不再需要患者接触屏蔽,英国放射学会(BIR)发布了一份详细的指导文件。该文件解释了,随着现代成像设备技术的进步,像CT和X射线这样的影像检查设备的辐射剂量已经大幅度的降低,传统的屏蔽保护(如铅衣、甲状腺和生殖腺防护罩)的益处已经变得很有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适得其反。

  研究表明,接触屏蔽有时会干扰图像获取,导致重复检查,从而增加患者的辐射暴露。另外,随着自动曝光控制和其他剂量优化技术的发展,成像设备能够以极低的辐射剂量获取高质量图像,因此不再一定要通过屏蔽来保护患者的特定器官。

  该指南还强调,医疗从业人员应专注于其他更有效的辐射保护措施,如优化成像参数和使用先进的技术,而非依赖传统的屏蔽方法。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美国放射科医师学会(ACR)的指导意见,CT辐射剂量处于低风险水平,通常不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研究指出,对于大多数医疗成像程序,CT的辐射暴露带来的潜在风险(如诱发癌症的可能性)相比来说较低,而这些检查带来的诊断获益远大于这种低概率风险。

  欧洲和北美的大多数医院遵循严格的辐射防护法规,要求对每一项CT检查的辐射剂量进行严控和记录。辐射防护专家(如医学物理学家)会定期评估设备和操作的过程,确保辐射剂量尽可能低。这种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使得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019年,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发表相关声明指出,应停止在X射线诊断成像过程中对患者的性腺和胎儿进行屏蔽保护。因为随技术进步和不断累积的暴露辐射证据,既往对患者的性腺和胎儿进行屏蔽保护或许已经过时。英国在2020年发布的《放射性诊断患者使用屏蔽保护指南》中指出,对于孕妇,骨盆区域以外的检查无需使用铅衣防护。实际上目前我们的祖国三甲医院新进的CT机器,几乎跟欧美地区的区别不大,而且亚洲的专家近些年来也慢慢变得倾向于放弃不必要、部分情况下甚至是有害的防护。

  在中国,尽管医院进口的CT设备多为国外先进的仪器,但许多医院在进行CT扫描时依然坚持使用较为过时的防护理念,甚至为患者提供不必要的保护措施。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在中国的医疗系统中,辐射防护的意识较早得以建立,长时间以来,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于“辐射有害”的认知根深蒂固。早期的影像设备确实产生较高的辐射剂量,因此通过铅衣等防护设备来保护患者是必要的。这种理念在多年间传承下来,即使现代CT技术的辐射剂量已经大幅度降低,许多医护人员和患者仍然认为保护措施是必需的。观念的转变较为缓慢,导致了技术和实践之间的脱节。

  中国的医患关系有时比较紧张,医护人员可能会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患者或其家属质疑CT检查的安全性,选择过度防护。很多患者并不清楚现代CT设备的辐射剂量已经大幅度减少,他们可能仍然认为CT检查具有较高的辐射风险。为了让患者感到更加安心,医疗机构可能选择接着使用铅衣等传统保护措施,尽管这些措施在现代技术下已变得不必要。此外,医疗机构有时会为了显示其“对患者负责”而选择过度防护,认为这样能减少医患矛盾或法律风险。

  尽管国外的放射学会和相关组织已经更新了关于CT扫描防护的指导方针,但中国的一些医疗机构和放射科医师仍然遵循较为滞后的防护理念。这可能与国内辐射防护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的更新速度不够及时有关。一些医护人员可能缺乏对现代低剂量技术的全面理解,无法准确评估要不要防护措施,从而延续了不必要的防护习惯。

  中国的医疗体系在实施新技术和更新防护标准方面,通常较为保守。医疗设施的进口通常领先于理念的更新,监督管理的机构的放射防护标准和技术指南更新相对较慢。在标准未明确放宽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往往会选择谨慎对待辐射防护,接着使用传统的防护措施。

  中国医疗机构间的实践差异较大,尤其在大中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有些大型医院可能已更新了其CT设备和操作理念,但其他一些地区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可能仍在使用更为保守的操作规程。这种差异化的执行使得防护理念的更新在全国范围内并未达到一致。

  在中国的医疗环境中,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安全高度关注,特别是涉及辐射的影像检查。许多患者和家属出于对辐射的担忧,甚至主动要求防护措施。这种观念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决策,导致即使是使用先进设备,也会为了迎合患者的期望而继续实施防护。

  国外在影像学技术和辐射防护领域的研究和教育更新较快,而中国的部分医疗教育系统在这一领域的更新相对较慢。放射科医师在接受培训时,可能仍然基于过去的教材和理论,未能充分跟进最新的技术进步和国际辐射防护标准。因此,即使设备先进,理念的更新却未能同步。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能患者的无理取闹或网络风气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流程。特别是对于文首提到的这种明显是无理取闹的患者,更需要卫生主管部门为医疗机构“撑腰”。

  37岁医学博士患癌后,17分钟的控诉视频令人泪奔:为病人垫付40万,开便宜药被科室排挤……

  赔偿超百万!停经35周,曾孕4产3的高龄孕妇要求终止妊娠,术后死亡……医生错在哪?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新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