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09 22:00:15 | 作者: 产品中心
无论是病毒、细菌、真菌,还是昆虫和媒介动物,病原体只要不通过呼吸、接触和食用等方式与身体接触,理论上就是安全的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确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涉及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ECO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国家通过加强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控制或消灭生物安全威胁、积极应对生物安全事件,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
生物安全工作最重要的包含: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防范生物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研发、开发、应用生物技术,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我国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微生物耐药以及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八方面,覆盖面广,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三、什么是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是指我国境内首次出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再次发生,或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会造成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损害,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的传染病。
2003年至今,我国先后发生了多种新发突发传染病,包括非典、H5N1禽流感、H7N9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新冠病毒肺炎等。
一是国家建立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规定了国务院各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工作范围和任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和任务,规定了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疫情发生时,各级人民政府要统一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疫情防控职责,加强组织领导,立即组织疫情会商研判,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开展群防群控、医疗救治,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和列入监测范围的不明原因疾病开展主动监测,收集、分析、报告监测信息,预测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三是加强国境、口岸传染病联合防控能力建设,建立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尽早发现、控制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不得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在国家或地方政府专业方面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做出详细的调查、采样、技术指导、开展调查溯源时,应当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阻挠。要如实说明情况,提供资料。个人不得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或者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个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依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
畜禽养殖等各环节从业者负有动物防疫主体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和法规规定,动物饲养场须具备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饲养者须按规定做好免疫、检测、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动物防疫工作;配合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发现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非正常发病、死亡)的,须及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并立即对所在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农业农村部门报告。在疫情处置过程中,要遵守动物疫情控制的有关法律法规,配合做好动物疫情处置工作。犬、猫等宠物饲养者,要做好免疫接种和驱虫等预防的方法,保护自身和宠物健康。
无论是病毒、细菌、真菌,还是昆虫和媒介动物,病原体只要不通过呼吸、接触和食用等方式与身体接触,理论上就是安全的。因此,物理隔离是防范生物恐怖或生物武器袭击的基本策略。普通民众一旦怀疑遇到生物恐怖或生物武器袭击,首先第一时间要做好身体与环境隔离,要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戴手套、帽子,穿塑料外衣、胶靴,扎好袖口和裤脚,将上衣扎在裤腰内,围好颈部。有条件时,能够正常的使用酒精等医用消毒制剂消毒暴露部位。在专业警报没有解除之前,尽可能待在家里,并做好门窗密闭防护。
生物资源流失途径最重要的包含:国外研究机构利用经费资助等方式使国内学者携带生物遗传资源出境;利用与机构单位或个人合作的机会,在我国进行生物资源考察、采集与收集,甚至把一些生物标本、器官、组织或衍生物及其产品带出境;以独资和合资等方式在我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进行生物资源的勘探与筛选,开发产品,再借助专利等知识产权形式销售给国内外市场;从我国进口生物原料和生物提取物,以廉价方式获得生物遗传资源及其衍生物。
《生物安全法》规定,国家对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享有主权。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运送、邮寄、携带出境应当经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批准。血样属于遗传资源,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要受到国家监管,不能自行处置寄往国外。此外,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入境、出境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需要办理卫生检疫审批。将自己的血样寄往国外做检测,需要提前办理检疫审批和通关手续,未经检疫合格,不准入境、出境。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系统、环境、物种、遗传多样性等带来威胁或危害的非本地物种,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境外传入,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经对当地农林业和生态环境能够造成危害或不利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通常会破坏生态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加速本地物种灭绝,通过竞争抑制、取食、引发病害等途径影响农林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国际贸易,甚至威胁国家安全。
十一、针对进出境、过境生物安全风险和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
《生物安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海关对发现的进出境和过境生物安全风险,应当依法处置。经评估为生物安全高风险的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等,应当从指定的国境口岸进境,并采取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
《生物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境外出现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的,海关依法采取生物安全紧急防控措施,加强证件核验,提高查验比例,暂停有关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等进境。必要时经国务院同意,能采用暂时关闭有关口岸、封锁有关国境等措施。
政府、科研工作者、医生、药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动物养殖相关从业者等,从社会不同角度共同遏制细菌耐药性。
政府应加大科学宣传力度,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细菌耐药性认识和合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执行国家出台的有关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对动物养殖相关从业者的培训宣传工作,监督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落实执业兽医师处方药制度。
作为普通公众,应加强疫苗接种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患病后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精准施药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到不滥用或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公众应当遵守生物安全法律和法规,不得危害生物安全。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危害生物安全的行为。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做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的生物安全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或者部门报告。个人不得购买或者持有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个人不得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或者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境外组织、个人及其设立或者实际控制的机构不得在我国境内采集、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由政府领导开展,同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作为普通公众,能够最终靠参加公益宣传活动、阅读书籍、上网等途径学习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发现破坏生物多样性或随意放生等现象积极进行劝阻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不食用、使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不随意放生饲养的宠物,不跨境网购、携带、邮寄境外动植物及其制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情参加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
健康是人们共同的美好追求,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研究疾病从何而来、疾病在人体内怎么样发展、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等,而所有这些研究都需要利用人的样本和数据。样本数据的数量和类型越多,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就越高,转化为应用成果也就会越快。例如通过检验测试同种疾病患者血液或组织中的基因,发现致病基因,可帮助开发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对比健康人和疾病患者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将有利于制定出疾病的有效顶防策略等。
所有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造福于民,因此,作为志愿者,贡献自己的样本数据,助力科学研究,最终也是造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