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中心

我国第一个面向场馆生物安全能力建设需求的《场馆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团体标准发布

时间: 2024-01-07 15:27:07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描述

  。该团体标准由张家港长三角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人民总医院、中国人民海军研究院、中国人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北京化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广东中科智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能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瑞达(深圳)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起草单位共同制定。

  新型冠状病毒、鼠疫耶尔森氏菌、炭疽芽孢杆菌芽孢等病原体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同时又具有通过空气进行气溶胶传播的能力,进一步加大了其在人群聚集场域造成极大危害的风险。如何构建人群聚集场域实时的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实现全场域态势生物危害因子的实时监测、报警、消杀,是生物安全主动防护的重要支撑,是新冠疫情应急和常态化监控处置的补充思路。

  此项团体标准以涉及密闭空间、人群聚集的体育文化综合型场馆为公共聚集场域切入点,针对以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的设计、开发、性能评价、升级改造及安装使用为核心的场馆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通过收集资料产品、构建模式场馆、保障赛事活动、召开研讨会、审查会、编制送审稿工作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构建了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的国际国内第一个安装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的生物安全模式场馆(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历时22天、50余场国家级重大赛事的生物安全保障实施中,对标准的核心参数予以了验证与优化,进而结合场馆物理空间、空调系统、人员动线确定了场馆中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的配置数量、安装的地方、使用频次等核心指标。严谨规范的工作程序为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予以充分的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其核心是推动以科技力量支撑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建设。而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在新冠疫情全世界肆虐的态势下更是对科技合理地布局、前瞻创新、能力建设的综合考验。

  专家一致认为:《场馆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作为国际国内第一个面向场馆生物安全能力建设需求的团体标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类生物危害因子在人群聚集场域通过气溶胶造成大面积危害的现实问题,以场馆作为公共人群聚集场域的切入点,规范了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模块设计、开发、性能评价、升级改造及安装使用在内的技术性能要求,填补了生物气溶胶监控处置系统有关标准的空白,为场域内生物气溶胶中32种生物危害因子(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鼠疫耶尔森氏菌、炭疽芽孢杆菌芽孢等细菌、病毒)的全时空监测、报警、处置提供了能力建设思路;对于指导场馆依托全系统的监测检测装备、物联网系统、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全场域的实时监测和消杀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说,习强调,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的积极性,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推广有效的临床应用经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科技支撑,要强化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开展联合攻关。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项标准的发布对于疫情防控具备极其重大现实意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作为一个跨界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助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促进会将通过这次团体标准的发布,用科技助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全军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家港长三角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蕾表示,标准的验证与实施是其科学性与生命力的保障,是服务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建设的根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构建模式场馆、保障赛事活动的实践,为标准验证奠定了基础。依托张家港长三角生物安全研究中心的生物安全装备效能评估型生物安全实验室,将逐步推动标准的实施与推广。

  后续将持续研究制定商场、医院、口岸、地铁、火车站等场景相关的生物气溶胶监测处置系列团体标准,以标准化推动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