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为“头顶安全”撑好保护伞

时间: 2024-06-07 13:53:32 |   作者: 资讯中心

  据媒体报道,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瓶车乘员头盔》(以下简称新国标)将于7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进行了严格规定,是电瓶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重要装具。若发生交通事故,有质量合格的安全头盔保护,就能大幅度的降低人员头部受伤几率。公安部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驾驶摩托车、电瓶车的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有8成死亡原因是颅脑损伤。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正确佩戴头盔,可使摩托车等两轮交通工具驾乘者受伤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可以说,质量合格的头盔对于摩托车、电瓶车驾乘者而言就是“安全盔”“救命盔”。

  头盔要发挥安全保护作用,一个重要前提是其本身必须质量过硬、安全可靠。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头盔产品质量安全情况难如人意。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市场上不少电瓶车头盔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厂家偷工减料导致多款头盔在碰撞、穿透、固定等测试中不合格,部分头盔成为戴在头上的“刀片”。此前,市场监管总局曾组织并且开展电瓶车头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发现,60批次电瓶车头盔中有46批次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不符合率高达76%;其中20批次无缓冲层结构头盔全部不符合监测要求,存在严重安全风险。

  任何新兴事物在其发展早期都会伴生一些成长性问题。头盔市场也一样。伴随中国居民安全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国家头盔安全有关政策的实施推进,近些年,我国头盔市场不断扩张。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头盔行业产量突破6000万个,市场规模达到47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头盔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会大幅度增长。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我国头盔行业市场也存在“不洗泥”问题。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可期,吸引大量资本涌入。一些厂商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大打价格战,采用廉价材料生产头盔,导致大量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为公众日常出行埋下安全隐患。

  针对头盔用户及制造商安全意识不足问题,自2020年起,公安部主导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积极推动地方对头盔产品生产使用进行立法。据悉,行动开展当年,全国摩托车、电瓶车等驾乘人员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10%以上。虽然行动取得一定成效,但考虑到全国电瓶车等两轮车超过3.5亿辆的巨大基数,任何一个小问题放大到全国就会成为大问题,以及当前头盔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大量存在、交通安全事故依然频发的现实,加强头盔商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丝毫不能放松。

  头盔市场治乱,完善法规标准最重要。在新国标发布之前,电瓶车头盔行业并无国家标准,生产企业参考的是运动头盔、摩托车头盔的标准。2021年3月,工信部指导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制定发布了团体标准《电瓶车骑乘头盔安全技术规范》,鼓励相关生产企业采纳实施。这些标准或者并非针对电瓶车头盔的专门标准,或者仅为团体标准,缺乏强制性,对电瓶车头盔生产经营行为难以形成约束力。截至2022年11月,关于驾乘电瓶车须佩戴头盔的省、市级地方立法有65部,其中不少有明确罚则,但头盔标准缺失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强制戴头盔的实际效果。

  新国标即将实施,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头盔品质有了“硬杠杠”。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交通安全法律和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宣传解读工作,引导制造商依法依标生产,保障头盔质量安全,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从产品生产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检验测试能力建设,加大检查监督管理力度,将问题头盔清出市场,为公众“头顶安全”撑好保护伞。